中国钢铁业进入提质发展新时期
2017-08-15 14:26
中国钢结构资讯网
系统管理员
中国钢铁工业经过68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钢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尽管如此,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特别是在提质发展的新时期里大有可为!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势不可挡
从钢铁工业重要发展节点看,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后,用了七年时间,在2003年突破2亿吨。之后,发展势头愈发强劲,2003年到2014年间,几乎是1-3年就上个亿吨台阶,到2016年未扣重复材的
钢材产量仍在稳步增长,似乎根本就没有“峰值”之虑,也丝毫没有减量之态。而且,今年钢铁产量继续增长已成定局。雄辩彰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钢铁需求的巨大潜力和中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更应建树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GDP走势与粗钢和钢材产量如影相随,21年来钢材平均增长速度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只差0.8个百分点,密切程度显而易见。足以表明,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相当适应,不仅极大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也对世界钢铁的供需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史为证,中国钢铁业“量”的发展和“质”提升远未终结,过度解读或臆断原本不够详实的数据,混淆产能和产量的关系及其内涵等,都会有失偏颇,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验证,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势不可挡。
二、钢铁业提质发展的重要工作
1. 提高行业集中度
老生常谈“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的进展一直不顺!《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不仅没有完成,实际集中度反而下降。为此,《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再明确,到2020年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60%,但目前来看也不可能达到愿景。国务院《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钢产能要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里面,这估计也得看实际情况。因为,从2005年-2016年,几乎每隔几年就有几家企业重组或拆分:比较成功的主要有河钢集团、山钢集团、华菱集团、宝钢集团等;相对曲折的主要有鞍钢集团,从鞍钢集团到鞍本集团,又回到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的柳钢,合并了又退出;还有2010年由天津四家国企组成的渤海钢铁集团,挂牌成立仅3年,就全部解体,又恢复各自名号,等等。这些重组后又退出或拆分,对提高行业集中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透过现象看本质,阻碍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矛盾,就是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及其派生出来的体制机制问题。事实证明,即使同属国资,央企与国企,国企与国企之间的重组也有相当难度,国企与民企,则难度更大,毕竟都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为重组的障碍和羁绊。
数据显示,2016年粗钢产量前4家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1.67%,又比2015年下降0.01个百分点。前10家钢铁企业占35.87%,比2015年上升1.67个百分点。按同口径产量规模分,≥3000万吨、2000-3000万吨、1000-2000万吨,企业户数均与上年持平。仅500-1000万吨规模的企业14户,较2015年增加2户。规模分类可见,我国年产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规模较少,有5户,仅占总户数的5.8%。而≤500万吨以下的,却占总户数的59.3%。由此可见,产业布局不合理,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推进和提高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从世界主要产钢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情况看:2003年,阿塞洛的钢产量就占到全欧洲钢产量的21%,新日铁和JFE两家企业的钢产量占全日本的56%,浦项的钢产量占韩国的64%;2007年,欧盟四大钢铁公司的产量为1.59亿吨,相当于欧盟15国总产量的90.73%,美国前四大钢铁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2.9%,日本前四家占74.77%,韩国浦项等前三家就占全国的88.93%。
以上事实足以表明,我国钢铁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仅靠市场化这条路,几无可能!靠政府主导结合市场化运作,也遥遥无期!唯有“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国有企业间的重组,须由政府的政令来完成(用组织措施解决人的问题,用财税措施解决利益分配障碍,用社保措施解决“并发症”难题)。民企之间的兼并重组则可由市场主导,辅以政府支持。混合所有制的兼并重组,目前还鲜有完全成功的范例。公诸于世的鞍钢兼并攀钢(央企与央企)、宝钢与武钢合并(央企与央企),以及河钢集团(国企与国企),山钢集团(国企与国企)、沙钢集团(民企与民企)等等,就是比较典型案例。
可以认为,解决影响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的主要矛盾、问题、障碍、难题,扎实推进重组后企业资源的充分整合,使更多的企业重组能够转化为实质性重组,促进钢铁产业布局的合理和组织结构优化,是中国钢铁行业进入提质发展新时期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工作。
2.提高盈利能力
长期以来,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一直在全国制造业中“垫底”,0%-2%的收入利润率 ,远低于6%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的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不强,客观存在“靠天吃饭”的无奈,这个“天”就是市场好了、钢价涨了,就赚钱,就盈利!市场不好、钢价跌了,就亏钱,就亏损!这个梦魇,甚至连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也很难避免。2015年,全行业出现24年来首次亏损,645亿元的巨亏令朝野上下震惊,以致痛定思痛,对地条钢、过剩产能进行史无前例的高压整肃。2016年虽然有304亿元的盈利,但也是低水平的,行业年平均利润率也只有1.08%,即使预估2017年达到900亿元左右的利润,行业利润率也只有3.4%左右的水平,依然远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6.1%的水平。
从世界著名分析机构WSD(World Steel Dynamics,世界钢动态公司)发布的最新“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年度榜单看,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CO)再次荣登榜首,这是该公司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8年获此殊荣。而我国最优秀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今年才重新入围世界前十强的最后一名。从国内看,民营企业的盈利水平远高于国有,2015年全行业巨亏,宝钢也只有1.1%的利润率。由此可见,我国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
从深层次原因看,我国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偏低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必须顶层
设计,也就是从体制、机制入手,经过法制化
管理和产业升级,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盈利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是中国钢铁行业进入提质发展新时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3.提高深加工水平
钢材深加工是钢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服务用户、调整结构、实施相关多元战略、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增长空间的重要突破口,已被众多企业所认同。实际上,在铸就钢铁大国的同时,做强中国钢铁业的步伐也在加快。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我国钢材品种自给率就已经达到了99.6%,部分创新产品的质量甚至达到或领先于世界水平,在国民经济亟需的关键钢材品种开发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的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高强度汽车用钢、A类家电用钢、节镍或无镍的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T4003不锈钢、航天器用合金
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
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从材料型、营销型和产业型的三大类钢材深加工次序看,我国材料型的深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能与产量发展同步,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品种钢材的需求。但我们在营销型和产业型深加工上,做得还很欠缺。如在营销型深加工上,部分企业虽然能按照用户的要求,将钢铁产品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彩印等工序,并通过仓储、运输等物流系统,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但由于目前各钢铁企业大都从自身出发,各自为政,营销型深加工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行情不好时极易造成恶性竞争。
在产业型深加工上,我国基本处于机会性投资阶段。由于长期房地产经济背景所然,钢铁企业涉足产业型深加工最多的领域是建筑
钢结构、金属包装、
紧固件、五金家具、汽车零部件、钢帘线、桥梁缆索等。而且纵观参与的这些领域,大多是规模小、技术档次低、营销能力差、盈亏起伏大,行业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弱等情况。如
钢结构,首钢、鞍钢、马钢、莱钢等虽然都有涉足,但大多是小规模经营、依附式发展,缺少面向市场的战略发展计划,缺乏形成独立生存的投资强度,不仅不能给主业以有力的技术及市场支撑,甚至不能取得稳定的经营收益。机会性投资还表现在投资目的的错位和游移上,包括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收益、追求诸如解决职工就业等非经济目的等,明显表现出过于浮躁和急功近利,属于典型的机会性投资。
“放眼世界”,几乎所有钢铁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下游深加工业务的整合。从规模上看,介入钢材深加工业最深的是蒂森克虏伯公司,其汽车零部件及电梯超过了钢铁销售额,并成为独立发展的产业。而大部分钢铁企业的深加工,相对而言仍是钢铁主业的协同业务。从层次上看,大部分钢铁企业着重发展的深加工属于第一、第二层次,即材料型深加工及营销型深加工,产业型深加工参股较多。有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发达国家
钢结构建筑占比就达到30%-40%,而我国不足8%。公路钢结构桥梁占比在20%-30%,我们不足1%。法、日、美钢结构桥梁占比更高,分别为85%、41%和35%,直令中国钢铁业“汗颜”。
由此可见,钢铁产品深加工既是市场供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顺应产业链外延扩张和内延增长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化过程。所以,不断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链的深加工(含产品服务)水平,是中国钢铁行业进入提质发展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上认为,以上三项是中国钢铁业提质发展新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真所谓“发展无止境,奋斗不停歇!”,相信通过钢铁业上下的长期努力和方方面面的支持,中国钢铁工业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
三、后期钢铁市场走势展望
1.前期行情的三大特点
1)钢材供需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生产粗钢4.2亿吨,同比增长4.6%,平均日产粗钢231.91万吨,年化产量8.4亿吨,其中6月份日产244.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年化产量在8.9亿吨左右;1-6月份,生产钢材5.52亿吨,同比增长1.1%,;生产钢材5.52亿吨,同比增长1.1%;进口钢材680万吨,同比增长5.3%%;出口钢材4099万吨,同比降低28%;钢材表观消费3.68亿吨(扣重材),同比增长7.68%,增加消费2627万吨。
以上数据足以表明,貌似长期压抑钢铁行业 “严重供大于求”的“枷锁“,已经不复存在,在6月份产量创历史新高的时段,部分品种规格的钢材,甚至还出现缺货和供应偏紧的情况,直接推动了钢铁产量的“与日俱增”。产销两旺的同时,还反映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今年上半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及其以任何方式计算的表观消费都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明确彰显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经济社会对钢材的需求难以估量;二是中央政府去钢铁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的成效显著,迫使“地下”真实需求“浮出水面”。如果再加上1613万吨“出口转内销”的钢材,以及隐现供不应求、接近亢奋的钢材市场,直令钢铁受益人士盛赞中央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铁腕治理能力。
2)钢材价格大幅涨升
中央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去过剩产能、打击地条钢、环保督查、减负降税等,既给中国钢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营氛围,也给中国钢材市场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好,再加上股市和房地产投机资金的“战术加盟”,促使了今年以来钢材价格脉冲式的上涨,钢材价格迭创2016、2015、2014、2013年(螺纹)以来的新高,精彩演绎了颇为壮观的“钢铁牛市”!不仅如此,钢材市场的火爆行情还带动了产业链及其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部分相关产品甚至出现连续暴涨,凸显出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以及逐浪推高的牛市特征。彰显出中央政府供给侧改革和整肃经济秩序,以及创新发展的显著效果。
3)行业利润大幅提高
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显著提高了行业的利润水平。据国家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倍,同时股市中的钢铁板块行情也迭创新高,并成为资金追逐的目标。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329亿元的利润就就超过了去年全年304亿元的利润,上半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532.4亿元,同比增长3.67倍。根据基本面情况预估,今年钢铁行业的利润达将到900亿元左右,收入利润率3.4%左右,均成为25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利润率的第3个高点,近乎全业“飘红”的中国钢铁业将再次举世瞩目。
前期行情的三大特点着实令业内振奋,但也凸显出一个的亟待解决问题,这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钢铁的真实需求亟待重估,以进一步明确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使中国企业在提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2.后期行情展望
前期行情的“出彩”,给后期行情的演绎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长期“熊市”的“烙印”,使多数业内人士对高产量、高价格、高库存,以及实实在在的
政策支持、需求推动、资金催化等,典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钢铁牛市”还在“三缄其口”。为此,简单阐述下对后期行情的基本看法。
1)经济形势向好 钢铁牛市持续
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GDP)增长6.9%,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及以上水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肯定高出6.7%应该毋庸置疑。从环比增长看,今年GDP延续了2016年以来各个季度的环比回升态势,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告别持续多年的回落,将稳定在中高速增长阶段。
为此预测,三、四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也将保持在6.9%左右。如果再考虑“十九”大的积极因素,下半年经济形势根本不可能出现重大利空事件。可以深信,下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会加快推进、全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还会继续增加、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还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包括环保督查、去产能、降税减负等,宏观基本面将继续支持并延续来之不易的“钢铁牛市”。
2)钢需增长可期 后市继续看好
展望下半年中国钢材市场形势,预计基建投资将继续担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今年7月全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至62.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高点为近年来高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6.0%,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7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创出新高,则意味着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快,从而保障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失速。特别是许多基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陆续进入水泥浇灌与主体
施工阶段,这就使得建筑业指数持续扬升,进而提振下半年钢材需求,尤其是对螺纹钢等建筑用钢材的消费。下半年中国建筑建筑业商务活动趋向活跃,还可以从各类建筑
施工机械销售的强劲增长得到佐证。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挖掘机75069台(含出口),同比增长100.5%。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70320台。从挖掘机、推土机等建筑施工机械销售持续性强劲增长态势来看,土地平整与基坑挖掘高峰期过后,将会迎来建筑用钢的高峰期。
下半年板材需求也有望进一步改善。1-6月份,全国制造业投资86809亿元,增长5.5%,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而增速复苏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运输设备、食品、纺织、电子设备、汽车、专用设备等制造业。同时,6月制造业PMI51.7%,逆季度上升至年内次高点,也显示出制造业复苏的迹象。从下游需求看,考虑到“金九银十”和年底前购置税的退坡,三季度开始,汽车销量有望回升。家电行业销售和地产销售一般存在9个月的滞后期,上半年超预期的地产销售仍将逐步传导,并利好下半年的家电销售。而板材下游制造业的复苏也将带动板材的需求。
另外,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公布的最新季报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入库项目13554个,累计投资额16.3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2021个、投资额3.3万亿元,落地率持续提升到34.2%。PPP有关人士表示,我国PPP项目建设已驶入“快车道”。毋庸置疑,PPP项目的逐步实施,也一定会增加对钢材的需求。
由此可见,下半年的钢材需求不会减弱,总量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后期市场需求可以坚定看好。
3)主要冶金指标预测
综合测算,下半年3.68亿吨扣除重复材后的消费总量与上半年大体持平。预测全年钢材消费在7.4亿吨左右,较去年增长2%左右。其它主要指标预测为:全年生产粗钢8.4亿吨,同比增长3.9%;生产钢材11亿吨(未扣重材),同比降低3.1%;进口钢材1360万吨,同比增长3%;出口钢材8200万吨左右,同比降低24%;生产铁矿石12.7亿吨左右,同比降低0.6%;进口铁矿石10.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3%左右。结合基本面情况,下半年主要冶金产品价格运行区间预测如下。
综上研判,下半年的钢市“激情”或不如上半年,“蛮牛”的步伐也将放缓。但下半年钢材的均价或将高于上半年,迭创5年来新高也在下半年。需要关注的是,很多“题材”已显倦意,后期市场震荡频率降低、价格波动幅度收窄,应是大概率事件。由此认为,期货操作难度可能加大,现货则更需定力。如果无重大利空,我们认为这轮“钢铁牛市”远未终结,砥砺前行仍是后期钢市运行的主基调。
华邦建设(www.hb2003.com)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