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邦建设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澄迈举行

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澄迈举行

2018-04-26 11:36 中国钢结构协会 系统管理员

  4月14日, 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钢结构协会、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澄迈县人民政府、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清华大学承办的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澄迈召开。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3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中国商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
  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的举办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省建省30周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胜利闭幕之际,结合“一带一路”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海洋钢结构产业发展”、“海洋工程结构技术创新”、“发展我国海洋工程”三个主题,就发展海洋钢结构产业、影响海洋工程结构特别是钢结构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及我国海洋工程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已于2016年和2017年成功地召开了两届,就论坛主题“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及“钢结构桥梁建设”所形成的院士建议和论坛倡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桥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钢结构产量超过60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钢结构大国,但钢结构产能利用率平均在60%-70%,存在产能过剩和产能转移等问题。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钢铁产量占全球钢产量一半。钢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未来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海上油气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结构、深海养殖装备、海洋牧场结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岛礁建设等领域将大量采用钢结构及钢结构相关组合结构,未来几年,海洋钢结构所产生的钢材用量将超过1000万吨。然而,在海洋钢结构工程技术方面,特别是应对海洋特殊性气候方面,还存在着材料高性能结构体系、防腐抗风防灾技术、装配式建造、标准化部品部件产业化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届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通过梳理目前影响海洋钢结构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高校之间的分工协作,联合攻克影响海洋钢结构发展的技术瓶颈,打造海洋钢结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期提高我国海洋工程钢结构制造水平,推动钢结构行业转型发展。
  上午八点四十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先生代表论坛主办和承办方,对各位参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种润之女士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论坛致辞。种润之表示,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产业发展,本届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举办,是对海南钢结构产业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鞭策和鼓舞,论坛所创造的向院士及专家学者零距离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必将对海南建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她诚挚欢迎各位企业家到海南投资兴业,积极参与海南建筑产业发展并预祝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澄迈县常务副县长周领军先生代表澄迈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论坛致辞。周领军表示,澄迈积极响应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决策部署,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成海南省首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推进建筑绿色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打造了实践范例。而本届论坛的召开,将推动海洋钢结构产业和海洋工程加快发展,助推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荣誉会长,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先生代表主办方向论坛致辞。并在论坛上就“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研究与展望”作了主题报告,对发展海上风电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周绪红院士表示,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和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 1000 万千瓦,建设规模巨大。但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海上风电设备钢结构技术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中国工程院开展了“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发展及工程对策研究”等咨询研究项目,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先生在论坛作了题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海洋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 聂建国院士表示,清华大学对组合结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相关成果已写入规范并得到了工程应用,同时在报告中,聂院士重点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相关研究,并认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优越的受力和施工性能,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在海洋工程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岳清瑞先生的报告题目为《我国海洋工程结构发展的一些思考》。岳清瑞院士论述了海洋经济对海洋工程结构的需要,发展海洋工程结构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介绍了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在该领域的研发进展,最后他提出了发展展望,并呼吁大家开展合作,集成各项技术,推进海洋工程结构快速发展。
  报告环节过后,现场嘉宾围绕海洋工程结构技术与推广等议题展开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氛围十分热烈。通过研讨,本次论坛暂达成以下初步共识:
  一、发起成立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海洋工程。目前在发展海洋工程尤其是海洋工程结构方面,在材料、体系、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成立立足海南、辐射全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倡议,重点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如复杂环境下风能资源评估及风电功率预测、复杂荷载作用机理(台风、龙卷、下击暴流、海冰、海啸)、极端灾害下结构的灾变机理、结构流固耦合动力分析、结构疲劳及动力稳定性分析、结构抗腐蚀机理及耐久性研究等,尽快完善工程建设所亟需的基础理论。
  2、加强海洋工程材料研究,如珊瑚骨料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耐蚀钢筋和钢材、纤维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等,尽快解决海洋腐蚀和复杂荷载环境的工程材料需求。
  3、加强海工结构高效防腐和防护技术研究,开发防腐和防护新产品,提升海工结构服役寿命。
  4、加强新型海工结构构件和体系研究,尽快建立新型海工组合结构/复材结构/高性能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及其装配化建造技术体系。
  5、加快研发海上恶劣环境下先进施工安装技术,包括专用船舶、施工平台、专用设备等。
  6、加快开发海洋工程智能化高效运维系统,包括智能化运维策略、基于数据驱动的损伤识别技术、严酷条件下高可靠性无线监测技术等。
  7、加快推进海工结构标准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发起成立海洋钢结构产业发展联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钢结构应用比例不高,特别是围绕海洋钢结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为此,提出在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海洋钢结构产业发展联盟的倡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推广海洋钢结构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骨干企业参与的海洋钢结构推广应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组织开展海洋钢结构有关的钢材、标准、政策以及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国海洋钢结构应用水平,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经济”战略服务。
  2、形成标准化定型的海洋钢结构体系并建立认证制度。充分发挥钢结构和组合结构优势,形成海洋平台、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海洋牧场、海底矿产等标准化钢结构或组合结构体系。对于成熟的体系由政府和行业协会进行权威认证,并通过标准图集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3、推进海洋钢结构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建造,鼓励设计、施工、防护一体化总承包。海洋钢结构构件应以工厂制造为主,减少现场焊接和防腐涂装工作,提高质量和耐久性;通过设计、施工和养护深度融合,提高海洋钢结构建设专业化水平和养护质量,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国家技术政策指引下,在广大业界同仁的努力下,中国钢结构特别是海洋钢结构事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和蓬勃的春天!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华邦建设(www.hb2003.com)分享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