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已进入由大转强的发展新阶段
2017-09-28 12:40 中国工业报 系统管理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加强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行业规范管理体系;二是推动上下游合作,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等高性能钢铁材料;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度,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四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行业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由大转强的发展新阶段。
大刀阔斧调结构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2013~2015年,我国累计淘汰钢铁产能约1亿吨。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接着,政府相继出台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金融、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及措施,建立了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转观念、抓改革、促转变,用新观念、新思维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变革为突破口,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明显效果。2016年,我国共化解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超额完成2016年化解4500万吨粗钢产能的目标任务;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向好,钢材价格合理回归,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政策效应显现:国内粗钢消费7.1亿吨,同比增长1.7%;国内粗钢产量8.1亿吨,同比增长0.6%;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超过300亿元;通过等量置换甚至减量置换,宝钢湛江基地一期投产,山钢日照基地一期加快建设;我国吨钢转炉炼钢能耗、吨钢电炉炼钢能耗同比分别下降14.1%、12.8%,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3.9%,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22.5%、11.9%。
2017年,我国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更加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突出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标准,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并对地条钢采取零容忍态度,严禁以停代关、异地转移、死灰复燃等情况。到6月底,我国已取缔地条钢企业600多家。
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点。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创新基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三是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实现钢铁企业从纯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我国钢铁企业按照“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盈利”方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自觉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技术研发能力、设备装备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到2015年,我国钢铁产业已建成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实验室、15个工程技术中心、10个工程研究中心、39个企业技术中心、17个创新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仅2013年就申请专利10858件,其中发明专利4706件,分别是2006年的4.7倍和4.5倍。我国钢铁工业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研发等各方面投入,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绿色制造、环境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环境治理,转变为全流程节能环保技术集成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前提下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尤其是人工智能在钢铁制造流程中的应用,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过去钢铁生产中人工占整个投入的80%,技术占20%,现在90%靠技术,10%靠人工。
兼并重组实现“既并又组”
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要求,我国钢铁工业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到2020年去除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提高产能利用率10个百分点;提升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2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0%。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我国钢铁工业以服务经济发展和下游产业需求为宗旨,积极谋求新的出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不少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同时,积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世界级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实现“既并又组”。
2016年,宝钢和武钢重组打造世界级钢铁航母,为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起到破局性的引领作用;中信泰富与青岛特钢重组构建了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特钢龙头企业集团,为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主动兼并重组发挥了示范作用。随着宝武合并带来的重组效应,首钢总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名称由“首钢总公司”变更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将形成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17年5月12日,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鼓励优势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钢铁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再启动若干钢铁行业重大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钢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在宝钢、武钢重组之前,宝钢非钢产业盈利就已经占到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未来不仅生产钢铁,还计划发展钢铁服务业和城市新产业;武钢集团在汽车板、输电电工钢等方面不断发力,鞍钢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非钢产业发展的政策;沙钢走的是提高效率之路,2016年人均产量1400吨,达到国内钢厂人均产能的两倍;兴澄特钢走的则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之路,多种特种钢产品占据国内领导地位。
目前,我国钢铁央企重组整合箭在弦上,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透露,钢铁是大规模兼并重组的主战场,未来每个钢铁企业在思考自身发展时,都要考虑一下“我和谁重组,谁和我重组,我跟谁优化,谁跟我优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华邦建设(www.hb2003.com)分享